貴州良好的自然生態造就了貴州中草藥材道地品質,使得貴州成為全國四大道地藥材產區之一。"十三五"以來,貴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,圍繞"四新"主攻"四化",中草藥材產業作為省級領導領銜推進的12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,得到了強勁發展,資源優勢不斷轉化為經濟優勢。
目前,全省人工栽培中草藥材品種160余種,黔產道地藥材目錄95種,56個中草藥材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大方天麻、施秉太子參、安龍白及、梵凈山黃精、赤水金釵石斛等一批區域公共品牌基本形成,開發的靈芝破壁孢子粉、孢子油、天麻膠囊、天麻面條等特色保健產品和旅游商品暢銷國內外,赫章半夏、施秉太子參等具有全國市場定價權。
2021年,全省中草藥材收獲面積254.26萬畝,同比增長0.5%,產量首次突破百萬噸,達117.40萬噸,同比增長28.7%,產值304.64億元,同比增長10.8%。
從對種植業貢獻上看,中草藥材產值占種植業產值比重為9.8%,對種植業貢獻率為8.7%,拉動種植業增長0.8個百分點,是全省種植業快速發展的動力火車頭之一。
從單品規模上看,種植面積上10萬畝的有天麻、杜仲、太子參、石斛、金銀花、鉤藤和砂仁等7個單品,占年末全省中草藥材實有面積的49.0%,將近全省中草藥材"半壁江山"。
從單品發展速度上看,年凈增量超過1萬噸的有黨參、天麻、白及、鉤藤、太子參和砂仁等6個單品,產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45.4%、116.5%、47.1%、38.0%、34.6%和27.4%,合計凈增量占全省中草藥材凈增量的43.2%,有效助力全省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黔東南信息港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黔東南信息港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黔東南信息港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